对于最终极的迎风性能而言,没有什么比得上一艘配备深龙骨、长桅杆、高纵横比百慕大式帆装(也称马可尼帆装)的单桅帆船了。
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,这种经典帆装也不断进化。如今的帆船常常配备先进的卷帆系统,无论是桅内卷帆还是桅底卷帆,都能让你轻松通过按钮调整帆面,不再需要费力拉帆。
与此同时,许多船只也不再使用传统的达克龙帆布,而是采用高模量的复合材料和层压布,不仅减轻了重量,帆形也能更持久地保持稳定。
高纵横比 vs. 低纵横比帆装
低纵横比帆呈短宽状,高纵横比帆则更高更窄,就像高性能滑翔机的长翼一样。
但和可以任意朝向风吹方向飞行的滑翔机不同,我们帆船并不总是迎风行驶——事实上,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尽量避免这种航向。
高纵横比帆装的优点与局限
高纵横比帆装最适合那些追求迎风性能的竞赛型帆船。例如在圣马丁岛举办的喜力帆船赛上,参赛船常见这种配置。
但对我们这些以舒适和安全为目标的巡航者来说,这种帆装就没那么适用了。一方面我们并不希望为各种风况准备一整套不同的帆具,另一方面我们也找不到8个船员帮忙坐在船边压舷抗风……
简单来说,高纵横比帆在迎风时表现出色,而低纵横比帆则更适合顺风航行。对于大多数巡航者而言,中等比例的帆装才是最实用的平衡选择。
单桅帆船的结构与类型
单桅帆船是最常见的巡航帆船类型,特点是配置简单、操作方便、成本相对较低。其典型帆装为一个前帆和一个主帆。
常见的两种帆船结构为:
- 桅顶式
- 分段式
桅顶式帆桅
桅顶单桅帆船是两者中较为简单的一种,前支索安装在桅杆顶部。从小型的三角帆到大型的 130% 热那亚帆。各种尺寸的前帆都可以安装在前支索上。
顺便说一句,如果前帆的下帆边(clew)没有到达比桅杆后面更远的位置,则前帆被称为三角帆(Jibs)。因此,130% 热那亚帆的“前缘垂直线”比桅杆到船艏尾部(Stemhead)之间的距离长 30%,即所谓的“J”测量。
像这样横扫前甲板的热那亚帆会在下风船艏造成一个宽阔的盲点。如果把帆的尾部调整得高一点,在驾驶舱可以从帆的下缘看到前方,那么意外和偶然的情况就会少很多。
然而如今的休闲帆船,前帆都设置在卷帆器上,主帆要么是板式缩帆,要么配备了桅杆内或横杆内收帆装置。
双前帆桅顶式帆桅
这种装置也称为索伦特帆桅(Solent rig),很多新手都会把它与卡特帆桅相互混淆,从外形上看两者是差不多的,不过后者可以同时设置两个前帆(高切扬基帆和内支索帆)。对于双头桅顶帆船来说,只能安装两者其中的一种帆。
最前面的帆将是两面前帆中较大的一个——通常是 150% 的热那亚帆——而另一个可能是刚好填满前三角形的三角帆。
对于较大的帆,必须在迎风换舷之前将其卷起,并且只能在另一面帆卷起来的时候才打开。
很少有船只在工厂生产线上配备双前帆装置,但它可以在某些船只上进行改装。
分段式帆桅
对于分段式帆桅,前支索连接在桅杆下方的某个点,使桅杆的顶部不受前方支撑。为了保持帆的面积,较小的前帆由较大的主帆来弥补,这具有以下优点:
- 在起风的时候,最大、最有力的帆通常最先收帆。在分段式帆桅船上,这是主帆。收起主帆比收起前帆要容易和快捷得多,不过,如果你有一艘带有前帆卷帆器的单桅帆船,情况就不是这样了,那样的话收前帆会比收主帆更容易。
- 与桅顶帆桅帆船上悬挂的较大的球帆相比,分段式帆桅帆船球帆提升较短,球帆面积更小也更容易控制。
- 顺风时,较大的主帆可以提供更大的驱动力,如果小前帆被它覆盖,那也就不那么重要了。
- 通过拉紧后拉索,桅杆在中间部分向前偏转,使主帆变平,从而保持驱动力,同时减少横倾力矩。
当然也有缺点。最主要的是运行后支索会张紧前支索并使桅杆保持在纵柱中。在抢风航行和顺风转向期间必须妥善处理这些细节,否则你可能会损坏支索甚至弄倒桅杆。
应对恶劣天气的改进建议
任何进行远航的单桅帆船都应能设置临时内前支索,用于安装风暴帆。如果将风暴帆设置在主前支索上,容易导致船首偏离风向的“顺风舵”,在风暴中是非常危险的。
临时支索通常收纳在桅杆上,使用时连接到船首甲板的锚固点,并通过专用张紧装置固定。
总结
单桅帆船因其结构简单、操控便利和良好的性能表现,依然是巡航航海中最受欢迎的帆装类型。无论是桅顶式还是分段式,只要根据自己的航行需求、风区特点与操作习惯合理选择和配置,都能打造一艘既安全又舒适的理想巡航帆船。
如果你正在考虑购买帆船,不妨从一艘单桅纵帆船开始。